首页   总领事馆介绍   领区概况   领事业务   教育文化   经贸往来   中国概况   联系我们 
  首页 > 德国人眼中的中国
德国需要“中国通”

2014-02-01
 

 

        1月29日,《法兰克福汇报》发表的一篇文章,分析了为什么中国在德国媒体或公众心中的形象总是很单一、甚至是被扭曲的?文章作者认为,这与德国缺乏真正了解中国、又有专业知识的人才有关。文章的两位作者分别是至2013年任德国绿党联邦议员的 冯·克拉蒙(Viola von Cramon)和德国哥廷根大学汉学系教授施奈德(Axel Schneider)。

                                                

 

       文章引言指出:几乎每一所德国大学都有美国问题研究所。可是关于世界另一大强国中国的研究呢?仅靠某些高校的汉学这一专业够么?他们写道:德国海因里希-伯尔基金会3年前推出了关于德语媒体如何报道中国的媒体研究。3年过去了,这项研究显然没有起到什么作用。中国在德语媒体报道中的形象还是走两头极端,要么充满异域风情,要么是被彻底妖魔化。德语媒体在报道中国时,依然缺乏正反皆有的全面性。比如在报道中共去年宣布的一系列改革措施时,基本是好评,尽管一些中国问题行家对一些改革措施持批评意见。而在报道中国对德投资时,德语媒体又基本保持中国是个威胁的基调。

      早在25年前,德国历史学家奥斯特哈姆(Juergen Osterhammel)就在著作中分析过中国在西方人心中的形象,并指出:根据不同人的个人感受,中国要么被当作榜样,要么被当成反面典型,却从来没有抛开一切先入为主的偏见。而正是这种带有个人色彩的偏见,阻挡了我们全面了解中国的视线。

      文章作者认为,培养更多更了解中国的新闻工作者是可以改变德语媒体片面报道中国的措施之一,而更重要的是从德国的教育体系入手。德国从小学到大学,中国在教学内容中还太不起眼,完全与中国作为21世纪新的世界强国的地位不符。德国在这方面的教育投资太不够。德国学校的历史、政治、哲学等课程关于中国的内容太少。提供中文作为教学科目的学校也寥寥无几。

推荐给朋友
  打印本稿